“玉树精神谱系”之囊谦县香达镇“青土村精神”调查记

发布者:admin 发布时间:2021-11-15 阅读次数:0

 

2021年11月7日至8日,笔者以州委一级调研员身份,根据玉树州委蔡成勇书记,州委常委、秘书长夏连升有关打造“玉树精神谱系”的安排部署,前往囊谦县调查“青土村精神”。

 “玉树精神谱系”之囊谦县香达镇“青土村精神”调查记

夏天风景如画的囊谦县青土村

  此次调查,囊谦县委、政府极为重视,县人大常委会主任更求代丁全程陪同,县委常委、组织部长丁忠江安排县委组织部副科级组织员桑求桑毛和负责青土村全州党员教育示范基地讲解工作的尕松措毛协同调查,走访2018年至2021年7月州派驻村第一书记、州气象局军巴尕才,1989年1月至2021年1月担任青土村支部书记的桑都(赤脚医生),2021年1月起一肩挑支部书记才培扎西,1996年至2015年担任村主任今年72岁的扎西巴桑,曾任青土村党员、民兵连长、妇联主任、今年70岁的俄沙卓玛,69岁的青土村党员、一社社长郭地,村支部副书记吉吉昂江,71岁、1990入党的二社社长嘎久、尕玛才仁,一社社长尕玛闹布、阿金及部分青土村的群众,基本挖掘出“青土村精神”的来龙去脉以及主要内涵和实质。

  此次调查通过邀请村干部、驻村第一书记和群众座谈,前往青土村“玉树州党员教育示范基地”“红旗渠”实地调查,富有成效,挖掘出有民族团结、爱国爱教新内涵,廓清了青土村第一批入党人员的情况,战天斗地开挖“红旗渠”的情景,上世纪70年代青土村群众粮食实现自给自足、吃饱饭,余粮出售杂多县、曲麻莱县牧民的情况,青土村群众在党支部带领下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脱贫致富奔小康、迈步betway平台靠谱吗光明大道的新作为、新气象。

  县委书记石大存和县委副书记、县长西然江措在百忙中抽出时间,听取汇报,对调查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拟聘笔者为囊谦县打造“青土村精神”顾问,并对下一步工作提出相关要求。

  坚定理想信念,誓死保卫红色政权

  据《玉树州志》记载,“1952年下半年,州直及玉树、称多、囊谦3县县直机关开始了党建工作。1955年10月,州委选择玉树县结古镇两个村和囊谦县香达乡青土村开始社会党建工作,经过吸收牧民党员和建立党支部,党在群众中的威信日益加深。”

  从史料分析,囊谦县香达乡青土村党支部毫无疑问就是玉树农村牧区第一个建立党支部的村之一,青土村“玉树州党员教育示范基地”也是这样展示的。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走进青土村“玉树州党员教育示范基地”的第一展厅,表现的是当年即19551210日,青土村4名农牧民中的优秀先进分子在部队同志的主持和指导下入党的情景。展厅内有文字、图片展板介绍,也有铸造成铜像的立体场景还原。青土村当时入党的有农牧民尕哇东周、尕玛公保、俄沙多杰、号门永忠。后经过囊谦县组织部门多方调查、考证、核实,当时入党的农牧民应该是6人,除前面的4位外,还有2人分别是白玛才周、巴桑。根据当时情况,这6名党员是分三批入党,其中,尕哇东周为第一批。据号门永忠的儿子白玛尕桑介绍,尕哇东周的入党介绍人是囊谦县当时的部队首长、后任玉树县长的白玛东周。白玛才周、号门永忠、巴桑为第二批。第三批是尕玛公保、俄沙多杰。青土村第一位党员尕哇东周,祖籍玉树市新寨街道办新寨村。解放前来到青土村,后在青土村娶妻成家。1952年加入合作社,担任香达肖格合作社大队长。据郭地同志介绍,尕哇东周是他们家的邻居。他中等身材,长相英俊,为人和蔼,平易近人,与群众关系好。,因解放时为部队当翻译,是在部队里入党的,他是其他农牧民的入党介绍者,入党时间要早于195510月。尕哇东周经常在群众中宣传党的主张、党的政策,以及新社会农牧民翻身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道路,大家对他很崇拜,对社会主义道路很期盼。

 “玉树精神谱系”之囊谦县香达镇“青土村精神”调查记

  老村干部介绍尕哇东周事迹尕哇东周思想纯洁,对党忠诚。在1958年一小撮反动分子跳起来发动叛乱时,他成为叛匪的眼中钉、肉中刺,对他进行了绑架、拷打。土匪用刀在他的脸上划有很深的刀口,打断了两根肋骨,腹部戳有数十刀,肠子出来了。之后,尕哇东周昏厥过去,土匪以为他死了,就扔在了野外草丛里。幸有2名青土村麦金尼姑寺的尼姑桑杰松毛、郭庆东措等人舍身相救,在一处隐秘处藏了起来,精心治疗、看护才脱离了危险。土匪们后来看不到尕哇东周的尸体,就挨门挨户搜查。到了桑杰松毛、郭庆东错家里,要她们发誓没有见过或隐藏。暴乱平息,尕哇东周被县上接去治疗。当时,人们问她们为什么要保护尕哇东周,她们说尕哇东周是共产党员,是群众心目中的好人,她们从尕哇东周的身上看到了农牧民群众以后一定会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过上好日子。农牧民群众翻身了,再也不受苦、不受罪,我们要珍惜幸福生活。尼姑桑杰松毛、郭庆东措她们在当时救了青土村的第一名党员,保护了革命的星火和力量,不仅为自己积了德,更体现了囊谦县宗教人员自觉爱党、拥护党的勇气和爱国、爱教优秀传统。“没有尕哇东周就没有后来的‘红旗渠’和农牧民在七十年代吃饱饭。”青土村的老人这样说。开凿“红旗渠”,变荒芜之地为粮仓。人民政权初建,一切百废待兴。旧社会留下的底子一穷二白,群众吃不饱、穿不暖的问题依然存在。解决群众吃饭是党支部解决的首要问题。但是,青土村因“无农田水利设施,庄稼收成低,遇到灾年颗粒无收。”这是摆在村党支部一班人桌面上的第一大问题。

 “玉树精神谱系”之囊谦县香达镇“青土村精神”调查记

  远眺“红旗渠”1967年,为解决青土村农田灌溉困难问题,青土村党支部带领广大村民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愚公移山”的精神,以“敢叫日月换新天”的大无畏精神和气概,组织群众劈山凿岩,进行了历时近三年的“红旗渠”农田水利灌溉工程修筑,“红旗渠”全长5公里,1970年竣工。该工程起自巴依山尕吾沟,沿半山腰修建,蜿蜒逶迤,分外壮观。调查组上山沿水渠遗迹前行,有的地方是悬崖峭壁,有的地方沙土混合,多为坚硬的山岩地段。“在这里架子车使不上劲,只能靠人抱、背。”其修建难度令人震撼,大有难于上青天之难。

 “玉树精神谱系”之囊谦县香达镇“青土村精神”调查记

  当年参加过“红旗渠”开凿的劳动者“青土村修建水利工程所用的铁锨、水泥及十字镐,都是从县民贸公司借来的。后来村集体经济发展了,我们用村提留偿还。”“没有炸药,我们用钢钎凿。”当时青土村的铁匠拉桑、旺尕二人把作坊搬到水利工程现场,打制磨凿钢钎。”全体村民扶老携幼全员参与,自带干粮和工具,有的妇女抱着襁褓里的孩子背沙土、石块。当时因水渠两旁插满了红旗,因此该水渠命名为“红旗渠”。当时,小孩子们在河边、家里玩,也用石头沙子摆“红旗渠”,成为他们难忘的记忆。俄沙卓玛说:“‘红旗渠’通水的那天,人们载歌载舞,舞动着鲜花,跳着、笑着,欢呼‘毛主席万岁,共产党万岁’,我们的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幸福生活就在我们眼前。”

 “玉树精神谱系”之囊谦县香达镇“青土村精神”调查记

  “红旗渠”遗迹在这里还需要重点笔墨,当时修“红旗渠”时的“嘉师傅”(藏语加汉语,意思是汉族师傅)的功劳。这位汉族技术员一个人全程负责水渠的勘察、设计、画图、划线和施工监督。大家都听他的,他是一个“吃喝不讲究,只知道埋头干活的人。”“他还是县电站动力渠道的设计者。”因为大家都叫他汉族师傅,都不知道姓啥名谁,但是这里的群众都很怀念和牵挂他。后来听说“嘉师傅”被打成右派,这里的群众都感到分外的难过和揪心,“这么有能力对群众好的人,怎么会是‘反动派’?”这位“嘉师傅”在群众中竖立起民族团结进步的高大形象和丰碑。据当时参加该引水工程的劳动者们回忆,修建“红旗渠”没有用国家的一分钱,全靠对党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当时,建水渠时,有的地段沙土层渗漏,人们从3公里之外的河边和山上背来砂子和红土作垫层。水渠建成后,冬天又发现水在山岩缝隙中渗漏,又用水泥补缝。

 “玉树精神谱系”之囊谦县香达镇“青土村精神”调查记

“红旗渠”悬崖岩石段“红旗渠”这项浩大的水利工程,蜿蜒在半山腰间。水渠修成后青土村和巴米村、东才西村400多户、1500人受益,农田灌溉面积达3000多亩。1970年,青土村农田喜获丰收,“青土村人第一次吃饱了肚子,还有多余的粮食卖给杂多县、曲麻莱县的牧人。”“红旗渠”的建成,既满足了当时青土村农田的灌溉需求, 确保了农田的收成,为解决吃饭问题打下了基础,也充分体现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人民群众创造历史和奇迹的能力。“红旗渠”,也因招展的红旗鼓舞,为这场战天斗地史诗般的工程修建注入了强大的红色基因。 弘扬传承老一辈精神, 带领群众奔小康。青土村,现有农牧户365户、1628人,于2016年整体退出贫困村序列,2020年4月脱贫摘帽。农田2500亩,比修建“红旗渠”时增加1500亩。主要种植青稞、芫根、燕麦、土豆。村集体经济有“蓝天度假村”、在县城开有粮油门市部、15排蔬菜种植基地占地30亩,2020年人均收入8540元。幼儿园、小学、卫生院一应俱全。青土村“玉树州党员教育示范基地”更是全州党员干部前往学习党史,锤炼意志、坚定信念的红色圣地。老村主任扎西巴桑和其他3名青年,有一年冬天骑着摩托车从四川省甘孜州石渠县购畜,数百公里风雪交加,关节冻得变形了。但是,为了集体和村民致富,他强忍着坚持下来,把牲畜无一丢失地赶到青土村。今年59岁,于2021年1月卸任青土村党支部书记的桑都,1998年7月入党,1989年1月担任支部书记,在他担任支部书记的32年间,青土村有了新的发展。“桑都是贴钱干工作的支部书记。”桑都在担任支部书记期间,凡是村里的活动都用自己钱和车,组织上给他的报酬,他都用在了村里的事情上。另外,他还将重病农牧民免费送往县城、结古、西宁治疗,有一个叫才尕的农民说:“如果不是桑都书记送我去西宁治病,我这条命早就没有了”。接济贫困家庭大学生学费,他做的好事大家数也数不过来。有的群众说:“桑都书记我借你的钱今年一定还清。”但是,桑都记不得,这样的事情太多了。他在群众中有着很高威望,群众在他心里同样也有着分量。党委指路,支部铺路,党员带路,群众上路。通过开展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开放、精准扶贫,富起来的群众通过物质文明取得的成就,精神层面也有了很大的提升。青土村全体村民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保持良好的村风、朴实的家风,在扫黑除恶中无一人涉黑涉恶。在环境保护中更是自觉清洁水源、保护草山林地,注重村容村貌整治和个人卫生。近几年来,国家投资青土村公路、电网、学校、自来水等项目,群众在党支部的带领下,弘扬当年修建“红旗渠”的那一股子精气神,义务投工投劳,不讲条件、不讲价格,毫不含糊;实施这些项目时,又自觉“四让”,即“让地、让房、让田、让畜棚”,尤其是拆房子也是无代价、不提要求的。2021年1月,36岁的才培扎西在换届选举中全票当选“一肩挑”书记,他于2021年3月到玉树州三基干部学院深入学习领会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以及党建理论和新形势下市场经济的知识,他表示一定要虚心向老一代青土村干部学习,学习他们艰苦奋斗的精神和顽强的毅力,在betway平台靠谱吗战略中积极作为,让党放心、群众满意,努力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青土村精神”。囊谦县香达镇青土村“玉树州党员教育示范基地”,全面展示了在人民政权初建、开启社会主义革命建设的艰苦岁月里,青土村党支部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领导群众发扬“愚公移山” 的精神,谱写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奋斗美好生活”的一曲时代战歌,更体现了党在涉藏地区民族政策的普惠和强有力的领导,以及青土村发展越来越好的美好前景。“青土村精神”的价值。“青土村精神”长期以来,在不同的时期、特定的空间,成为囊谦县广大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力量之源和精神支柱。这个曾是青海省贫困程度最深的国定贫困县,怎么脱贫的,怎么让世人惊叹的,事实雄辩地证明,不断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升党支部的凝聚力、战斗力,以及党员的觉悟和素质是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强有力的保证,靠的是党支部这个火车头的拉动,靠的是一批又一批的党员“领头羊”“领头雁”一茬接着一茬干的示范引领和不懈努力。“青土村精神”是囊谦县脱贫和囊谦县后来成为“玉树粮仓”的动力不容置疑。“青土村精神”,带着历史痕迹,时代的烙印,又具有自身鲜明的个性和特征,在整个“玉树精神谱系”中必定是沉甸甸的一卷。

 “玉树精神谱系”之囊谦县香达镇“青土村精神”调查记

  “青土村”精神调查组(摄影尕松措毛)笔者在调查采访中,再次感受到了青土村党支部一呼百应的力量。青土村的老同志和群众听说州上来人调查,他们一早就扶老携幼等候在那里准备接受采访。有村民说“这是青土村的大事,青土村的光荣”,如此的觉悟令人感动。在青土村玉树州党员教育示范基地,党员和群众踊跃接受采访,都想把自己知道的全部提供。当调查组前往“红旗渠”实地调查时,腿脚不方便、已卸任的村干部扎西巴桑等6名古稀老人主动一同前往,当向导、诉说往昔岁月,描述当年的一幕幕。县委组织部年轻干部、青土村玉树州党员教育示范基地讲解员尕松拉毛开着自己的车送调查组前往,她说:“通过实地调查,更加感受到‘青土村精神’的价值和实践意义,对当时先辈们的那种精神和毅力有了新的认识和崇拜。”来自玉树州气象局的军巴尕才虽然已被组织上调整到大桥村当第一书记,在整个调查中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他对青土村的历史和现状了如指掌,如数家珍,被群众誉为“从天而降的青土人”,他和党支部一班人弘扬“青土村精神”,带领群众脱贫摘帽,走上了betway平台靠谱吗强村富民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