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民宗局
(2023年8月15日)
尊敬的昂文达哇副主任、各位领导:
大家好!
根据会议安排,下面我就囊谦县贯彻实施《玉树藏族自治州民族团结进步条例》情况进行简要汇报,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工作开展情况
自《条例》公布以来,我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严格按照相关内容及要求,积极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各项工作,周密制定和细化具体创建措施,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不断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一)坚持高位布局,推动民族政策落地生根。自2013年创建工作开展以来,由县委书记、县长任双组长,县四大班子其他成员任副组长,各乡镇和县直各单位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创建领导小组,各乡镇、各部门设立的创建工作领导机构与工作机构高效运转,让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思路在囊谦越来越清晰;《囊谦县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实施方案》等指导性文件得到严格贯彻执行,让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在囊谦越来越有的放矢;县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和各部门每年专题研究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县、乡分级落实专项经费预算,让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在囊谦越来越保障有力;把创建工作纳入全县各级党委政府和县直各部门年度目标考核,同时建立民族团结专员层层管理、层层监督,严格对全县各地区各部进行监督考核,进一步筑牢民族团结创建工作成果,让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在囊谦越来越落实精准。
(二)坚持高效推动,凝聚团结进步强大合力。我县在原有宣传设施建设基础之上,加大投入力度,打造民族团结浓厚氛围,截至今年8月,投入约760万元的资金,修建22处宣传标识伫立点、民族团结教育基地、民族团结教育展览馆等设施。同时通过悬挂横幅、制作永久性标语、设立大型宣传牌、制作主题展板、微信公众平台专栏等形式,进一步加强了全县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
(三)坚持高瞻远瞩,选树创建工作优秀典型。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青海时强调“在青海,不谋民族工作,不足以谋全局”。近年来,我县积极推树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典型,严格评选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单位,每三年召开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用群众身边的“标杆”带动群众支持民族团结进步事业。
(四)坚持高温运行,丰富创建活动有效载体。每年9月,我们通过优秀文化活动、体育活动、书法、摄影、志愿者活动、民族团结进寺院、五星级文明户评比活动、军民联创活动、民族团结课程进学校、民族团结先进岗位评比、石榴籽社区联创活动、优秀“企业人”评比活动、摩托车队宣讲活动等,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组建老年文艺队、红旗牧民宣讲队等特色宣传队伍,通过喜闻乐见的宣传方式,传承弘扬少数民族优秀文化,丰富宣传月活动内容,并针对寺院、僧尼,重点宣传党和国家的民族宗教政策、理论,增强了僧尼“爱国爱教、持戒守法”的思想意识。成功举办国际自然观察节、爱在乡村、“同心共筑中国梦”关爱先心病儿童等系列活动;大力培育“三黑一红”等地方民族特色产业;有效传承卓根玛、弦子舞、热巴舞等代表性非遗歌舞,切实把“让非遗活起来,把非遗带回家”的酣畅淋漓落地囊谦。
(五)着力巩固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创建成果。全面贯彻落实全省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和《玉树州民族团结进步条例》,创新举措,主动作为,按照依法治藏、富民兴藏、长期建藏、凝聚人心、夯实基础的重要原则,把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作为创建工作的着眼点和着力点,以民族团结“十进”活动为载体和抓手,坚持“一把手”抓创建,突出抓好教育引导、依法治理、社会管理、基层基础、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等重点工作。
二、存在的问题
(一)工作的长效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我县农牧民群众居住分散,交通不便,加之缺乏藏汉双语干部宣讲队伍,给宣讲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宣传工作的广度和深度不够,存在宣传盲区和死角,广大农牧民群众对民族团结创建工作内容了解的还不够深入,不够全面。
(二)有待加强民族团结创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有效结合。部分单位和个人对民族工作的重要性在思想上认识不足,采取应付式开展工作,工作只停留在表面。一些单位部门在抓民族团结创建工作中重在应付检查,遇到检查时突击一阵,过后又松懈下来,存在抓抓停停、时紧时松的现象。在具体工作中树立典型工作还不够,不同单位和部门之间开展经验交流不够,一些好的做法和经验无法得到及时的推广。
三、下一步工作举措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加强中央、省委和州委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相关会议和部署精神,切实增强推动创建工作的政治自觉,不断巩固民族团结创建成果。
一是统一思想认识,形成工作合力。解放思想、凝聚共识,形成推进民族团结创建工作的强大合力,使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的创建措施整体配套,实现同频共振、互动并进,提高民族团结创建工作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二是坚持问题导向,理清创建思路。在深入调研中找准创建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及时捕捉和借鉴其他地方的创建经验,努力使各项措施服水土、接地气,适社情、合民意。
三是聚焦重点难点,全力推进创建。围绕全县民创工作要点和工作台帐,盯紧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瞄准体制机制障碍,聚焦创建主题,实行全面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