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长江之脉 续“苏青”情缘—江苏·玉树东西部协作交流推介活动侧记

发布者:admin 发布时间:2024-03-21 阅读次数:0

我在长江头,君住长江尾,共饮长江水。

从“三江源头”到“淮海之都”,跨越两千余里,乘长江之脉,续写“苏青”情缘。

图片

3月20日,在一句“大美青海,江源玉树欢迎您来做客”的欢迎词中,江苏·玉树东西部协作交流推介活动在江苏省徐州市泉山区拉开帷幕。21家玉树本土企业带着高原特有的农畜产品、文旅产品、服装、虫草、日化品、饮料等六大类50余种商品,参加为期两天的推介展销活动。
“养在深闺”的玉树牦牛走进江苏市场
“青藏高原上的宝贝数不胜数,都是纯净、健康、自然的味道……”3月20日,位于江苏省徐州市泉山区奎园农贸市场南门的青海生态特色产品体验馆负责人路琛正忙着给当地游客和经销商推广玉树州农畜产品。

图片

高原上家家户户餐桌上一盘溜滋冒油的牛羊肉摇身一变成为都市展柜里的藤椒牦牛肉酱、牦牛肉粒、牦牛肉罐头、速冻扎什加羊白萝卜馅饺子等产品,让人无不惊叹。 
“我们徐州人甚是爱吃羊肉,今天逛街看到这家来自高原的牦牛肉店,就进来看看,没想到有这么多的牛羊产品可供选择。我买了一袋羊肉饺子带回家尝尝,看看合不合口味。”徐州市民张女士说。

图片

产品的更新,不仅迎合了当地人的口味,而且也拓宽了玉树农特产品销售的渠道,更为玉树与江苏的消费协作和劳务协作搭建了“新桥梁”,对深化两地融合、增进情谊,推进两地东西部协作各项事业深入发展具有更现实的意义。
青海生态特色产品体验馆的开设是“苏青”协作的一个缩影,产业协作如春雨般浇灌着玉树大地,滋养着玉树聚力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主供区的“麦田”。
徐州泉新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耿浩介绍,体验馆运营前期投资主要包括项目场地租赁与装修、设施设备购置、人员工资等费用。预计总投资103万元,在对口帮扶政策的支持下,通过良好的项目运作和市场营销,预计项目可实现每年盈利20%。目前已招聘2名曲麻莱县人员到体验馆负责具体工作。
自双方建立对口协作关系以来,江苏省统筹徐州、盐城两地的优势资源,给予玉树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帮扶。自合作以来,累计采购和帮助销售玉树农畜产品达1312万元。

图片

近几年,玉树先后获得“中国牦牛之都”称号、3种农畜产品收进“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旅游人次和总收入年均增长20%以上,25个藏族古村落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东西部协作的助力。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力群众增收、带动文旅和农牧产业发展、提供就业岗位推动劳务输出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广泛深入的务实协作,为玉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了有力支撑。
“互动展柜搭起苏青人文交流情谊桥
民族团结之花常开长盛,苏青友谊之桥坚若磐石。曾经,漫漫路遥,阻隔了希望;如今,悠悠“蓝海”,带来了机遇。
“洁白的哈达连云彩、祝福好时光、吉祥如意,祝福新时代、扎西德勒……”一首《您的牵挂记心怀》将江苏·玉树东西部协作交流推介活动推向高潮。

图片

“从北京到江苏的展销,销售额达五千多元。我发现,多数消费者还是对冬虫夏草、软糖、奶酪和手工艺品有着浓厚的兴趣和购买欲。这次活动政府为我们企业搭建了展示、交流、推介的平台,我们不仅要推介好产品,也要宣传好家乡。真诚欢迎全国各地的朋友来大美青海、江源玉树旅游,体验高原风土人情。”玉树市陀功阿妈民族工贸有限公司负责人才仁旦周满怀激情地说。
“这里产品都很有特色,我买了一袋曲克安达软糖,我朋友买了牦牛奶酪,刚试吃了一个,都很好吃。”徐州市民明女士边吃边说。

图片

活动现场,还设置了玉树丰富的旅游资源和风土人情的互动展柜,包含非遗展示、农特产品、文创手工、玉树美食等,为徐州市民提供了一个互动、体验、交流的平台,让大家深入了解玉树的文化底蕴和旅游资源,感受玉树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在为期两天的展销中,玉树参展企业总销售额达135756元。
从产业扶持到文化传播,帮扶内涵愈加丰富,带动效果更加多样。近年来,乘着东西部协作的快车,通过开展“携手玉树·就在建湖”线上线下招聘活动,实现玉树州劳动力跨省就业220人,并对符合跨省务工就业满3个月的脱贫人口和监测帮扶对象,发放转移就业补贴1.4万元,带动玉树农牧民群众特别是脱贫户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
苏青两地牢牢把握“帮”与“扶”的关系,既扩大规模,又注重质量,推动消费帮扶不断提档升级,在帮扶协作中深化合作,在优势互补中寻找商机,在文旅产业合作交流方面向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高层次延伸发展,助力玉树高质量发展再谱新篇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