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党建动态 > 党员风采

刘翠青:对群众肯掏心窝子 把社区治理干出好样子

发布者:admin 发布时间:2024-04-10 阅读次数:0

对群众肯掏心窝子

把社区治理干出好样子

当好社区居民的主心骨

天边的火烧云,像一道道蜿蜒殷红的火线迅速退向天边,次第熄灭。古城西宁的天空由橘红转向灰蓝,远山渐次转暗,长庚星随之闪烁。
而白日尖锐如箭镞的阳光还在皮肤下隐隐流淌,给记忆拓上火红的烙印。

月光与霓虹灯辉映下的古城西宁,开始敷贴上一片清凉。

高原古城,湟水岸边。此刻,笔者在西宁市城西区文亭巷社区书记办公室。“文亭巷”,这个温馨而富有诗意的名字,让笔者不由得想起清代西宁籍诗人张思宪的诗作——“龙池环注五龙宫,一水清澄月正中。底事夜深风静后,恍如龙戏玉珠同

文亭巷社区现位于古城西宁海湖新区火烧沟境内,这里有鳌林景区、苍穹览胜、胜古朗玛、桃林葵海,还有远足营地、休闲农庄、特色乡村、生态公园。每当夕阳西下、红霞万朵之时,群鸦噪晚、波荡碎金,景色迷人的火烧沟与现代化的新区相映照,美不胜收,吸引了无数摄影爱好者来此拍照,这里的“池夜月自古为古湟中八景之一。
本文的主人公——39岁的刘翠青,就是西宁市城西区文亭巷社区的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社区妇联主席。
初见刘翠青时,她留给笔者的印象深刻——衣着朴实,性格温婉,展示着古城西宁女性独特的魅力与韵味。作为文亭巷社区的党委书记,刘翠青一口标准的普通话以及热情洋溢的笑容,一下子拉近了彼此的距离。20世纪80年代出生的她,既有城市女人的优雅,又有社区工作者的干练。在介绍自己管辖区域工作的时候,她娓娓道来,富有感染力的语调,让人不禁对她另眼相看。
成立于2015年的文亭巷社区,是古城西宁一个年轻的社区,辖区面积0.9平方公里。辖区内药水泉、火烧沟等景观微波涟漪,休闲绿道及绿地沿街分布,13个住宅小区里22769名各族群众和睦相处。
小区多、人口多、民族多”是文亭巷社区的显著特征。“如何当好社区居民的主心骨?如何在党建引领下做好社区服务工作?2017年上任社区党委书记伊始,刘翠青就开始了她的探索与实践之旅。
书记就要当好主心骨,困难面前不退缩。”5年来,她在这片孕育着理想的土地上,披着阳光,奔波;盖着月光,做梦。
作为高原古城最为年轻的社区——文亭巷社区,5年时间里声名鹊起,这里饱含着刘翠青与社区工作人员的辛勤付出。5年来,她的眼里只有社区,只有社区的居民;5年时间里,她以社区为家,以社区为荣。说起5年的艰辛,五味杂陈,悲欣交集,自不必言说。
幸福经苦难磨砺越加珍贵,钻石由黑色陪衬越发晶亮。如今,刘翠青成为社区居民口中的“小刘主任”,社区干部眼中的“小巷总理"”,亲切,稚气,可爱。
青年就应勇立潮头,做时代的弄潮儿。一直以来,刘翠青将习近平总书记勉励青年的话语牢记心头。上任伊始,她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要以社区党委为圆心,通过搭建丰富的载体与平台,把辖区的党组织凝聚在一起,整合资源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服务好辖区群众。

说干就干。她创新思路与理念,紧紧围绕基层治理、民生保障、民族团结进步,加强社区党委自身建设,夯实社区党建工作基础,探索形成了以“五融五筑·和睦家”品牌建设为主线,依托区域化“五级联动”党建联盟平台,通过“支部共携手”“四微工作法”“成员轮值+”等工作载体,整合辖区资源,促进共驻共建,形成事务共商、活动共办、服务共做、党员共育、阵地共用的联动大党建格局,进一步提升了服务效能。


绽放在社区的“石榴籽之花”


民族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习近平总书记对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形象的比喻给予刘翠青很大的启发:如果我是一颗石榴籽,我可以干些什么?
刘翠青深知,作为文亭巷社区的“领头羊”,责任重大。因为文亭巷社区藏族、回族、土族、蒙古族等18个少数民族有1170人,其中玉树小区是一个典型的藏族居民聚居小区。上任文亭巷社区党委书记伊始,刘翠青就有自己的人生信条—— “对群众肯掏心窝子,把基层治理干出好样子”!
为此,在她的推动下,2020年7月,玉树小区成立了“石榴籽党支部”,并选树 “民族政策宣讲员”,评选“石榴籽幸福家庭”,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系列文化会演及 “百家宴”“茶话会”“石榴籽小讲堂”等系列活动。
在刘翠青看来,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要想做好,必须与社区居民保持紧密联系。在她的带领下,一颗颗“石榴籽”都鲜活了起来,极大地促进了各民族之间交往交流交融。

为了进一步赋予“石榴籽”蓬勃的生命,刘翠青在社区办事大厅设立了“民族事务服务窗口”,汉藏双语工作人员成为文亭巷社区最美的“传声筒”。

2022年,“石榴籽家园”建设工作在刘翠青的带领下如火如荼地开展着,“个一百”的创建目标一经发出,“要报名参加石榴籽家园志愿者队伍!”“我们家要申报石榴籽幸福家庭的评选”“刘书记,为群众解决一百件实事的任务我要报名,我也是一名共产党员,您看看我们能做点什么?”的声音回响不绝,文亭巷社区的居民们都用自己的方式践行着“石榴籽”的使命,民族团结之花绽放在文亭巷社区的每一个角落。


群众的需求就是我们的追求

作为“神经末梢”的基层党组织,让全体居民感受到社区服务的温度,是刘翠青一直以来的目标。2021年,刘翠青创新辖区“资源库”和群众“需求库”进一步丰富 “15分钟党建服务群”内容,从阵地资源、人才资源、服务资源等方面为群众提供个性化、精细化服务。

在辖区年近八旬的失独老人王玉珍心中,刘翠青就是她贴心的“小棉袄”。只要提起刘翠青,老人就有讲不完的故事。据老人回忆,刘翠青在入户走访中了解了她的实际情况。那时,王玉珍老人没有手机,社区联系起来很不方便。得知此事后,刘翠青就将老人缺个智能手机的需求列入了社区群众的“需求库”很快,辖区西宁市人民检察院机关党委认领了王玉珍老人的这个需求,为老人购买了老年智能手机。

王奶奶,您这几天身体怎么样了?”“奶奶,等会儿我们将感冒药给您送过来”……收到手机的那一天,王玉珍老人激动万分,连连感谢党、感谢政府。

现在,社区电话时常陪伴着王玉珍老人。每周的独居老人平安电话会准时在王玉珍老人的手机上响起。

群众的需求就是我们的追求。”采访中,刘翠青说,只要老百姓有任何事儿,就要第一时间去解决,心里装着群众、想着群众,把工作落到实处,真真正正成为老百姓的贴心人、知心人,社区就会更加和谐。

一个社区要搞好,一定要有非常强的党组织领导的基层组织。”2021年6月7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亭巷社区考察时这样勉励大家,总书记的殷切嘱托让刘翠青对干好基层治理工作有了更多的思路和举措。

要干好基层治理工作,党建引领是第一位,发动群众群防群治就要看咱们党员的本领了。”为此,文亭巷社区以社区党委牵头,依托“四方联动”“议事会”等机制,联合小区党支部、业务委员会、物业公司四方共商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58件,尤其是协调中油燃气公司等部门,解决了困扰海宏壹号C区28户居民多年来燃气不通的问题……

社区工作千头万绪,群众需求各式各样。为了让群众需求事事有落实、件件有回复,刘翠青养成了随时记事的好习惯。在网格化管理中,刘翠青组织大家经常性开展日常走访,深入居民家中了解群众所思所盼,并随访随听随记,所以她的记事本上常常记得密密麻麻的。她的走访日记,严格按照“特急处理”“急处理”“常规处理”三种对群众需求进行分类,建立清单对账销号。

提及这个记事本,刘翠青自嘲,这个记事本让她失去了自我,而她乐于奉献!“每一个待办的问题对账销号时,是我最最开心的时刻!”虽然忙碌,但刘翠青的内心依然是开心的。

记得2020年一个冬天的早上,她接到群众关于苏家河湾2号院暖气不热的问题。那天,天空飘着鹅毛大雪,接到群众反映的问题,刘翠青心里十分着急。当天,她第一时间联系区建设局、海湖新区管委会、西宁市供热公司等多家单位,经过多方协调,于2021年成功为该小区申请加装保温层项目,解决了暖气不热的问题。


图片
2022年5月,刘翠青在青海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期间参加新闻发布会


人世间最美的就是真情和真爱


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奋斗的青春最美丽!

1983年出生的刘翠青,聪慧,伶俐,质朴。自参加工作以来,她在自己理想的道路上始终不渝地追求着、探索着、奉献着,她把最美的青春献给了她所挚爱的事业——社区事业。

刘翠青非常热爱这份事业,采访中,聊起她所从事的这份职业时,她的脸上总是洋溢着幸福的微笑。她的目光是那么的清澈,让你能够感受到她的质朴和纯雅,还有她那颗浸润着爱的心灵所带给你的亲和。

文亭巷社区的同事们说,刘书记是最有爱心的社区书记。

文亭巷社区的居民们讲,刘书记是一个追求唯美的人,她待我们像亲人家人一样无微不至!

担任文亭巷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妇联主席的刘翠青,何以有如此魅力?

就拿她自己的话来说——“青春是用来奋斗的”!

生命在岁月的长河中,也许只是一瞬。而刘翠青却把每一个平淡无奇的日子,变成了她追求人生理想、干事创业的不平凡的筑梦之旅。从2017年组织任命她担任文亭巷社区党委书记以来,在社区工作的道路上,她以无限的执着精神和满腔的热情,以公仆的情怀,以生命的赤诚,带领着团队,创造了文亭巷社区一个又一个工作佳绩,赢得了人生中一个又一个成功,令人敬佩,令人赞叹!

在兼职社区妇联主席的岗位上,刘翠青始终以“和睦文亭”为目标,通过用心用情服务,利用短短5年的时间,将一个年轻的社区建设成为一个和睦团结的大家庭。

一个刚刚成立不到2年时间的社区,如何开展破冰行动?”2017年上任伊始,刘翠青就开始了深层次的思考,并决定亲身实践,通过破冰行动,让群众愿意走进社区、了解社区。

成立几支活跃在各个楼院的宣传队伍!”经过深思熟虑,经过多方位调研,属于文亭巷社区的“家亲”3支“民情走访”应运而生。这3支队伍由11名妇女组成,主要职责是走访千家万户、记录群众需求。接下来的日子里,文亭巷社区在刘翠青的策划下,又相继成立了3支妇女合唱团、4支舞蹈队、24支志愿巡逻队。

为了让基层群众自治强起来,2019年,刘翠青通过入户走访,在辖区成立了6个小区党支部,发展女性党员8人,培养女性政策宣讲员15人,发展女性志愿者257人。同时,成立了5个小区业务委员会,13家物业企业的管理层人士中,妇女人数达到了32人,占总人数的45.2%。

为了充分发挥妇女作用,让妇联服务暖起来,刘翠青下大力气在“巾帼关爱上下功夫。在关爱妇女行动中,文亭巷社区先后组织妇女开展“二十大精神宣妇女维权”“妇女健康知识”等专题学习讲座,每月召开一次“妇女议事会进而了解辖区妇女需求。

为解决妇女在生产生活中的急难愁盼问题,社区对有需求的61名妇女开展技能培训、职业介绍服务。先后组织237名妇女进行孕前检查,开展法律援助6次,慰问关爱困难家庭、残疾妇女家庭59户,组织开展“三八读书分享会”“恩母亲爱等系列活动13场……每一次的活动现场,留下的皆是让人从心里喷涌出来的感动。

正因如此,文亭巷社区的居民们更从内心里感到系列妇女活动的重要意义。

2022年8月8日,全国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黄晓薇亲临文亭巷社区,了解了社区妇女儿童工作开展的情况。考察当天,黄晓薇和社区的16名青少年儿童进行了互动交流,并为20位母亲送去了慰问品,还对如何做好妇女儿童工作提出了宝贵的意见……

说起妇女儿童工作来,刘翠青说,在我们中国人的精神世界里,“仁爱”二字历来被视为人应具有的首要品德。爱自己是爱,爱别人更是大爱,这是一种高尚的境界。

人世间最美的就是真情和真爱。送人鲜花,手留余香。我们给予辖区妇女儿童的每一点真情和真爱,感动她们的同时,也提升和陶冶了我们的境界。们的工作就是做好社区基层管理,这样的工作有价值有意义,我们每天都为之尽心尽力,努力着、工作着、快乐着、幸福着。

照亮文亭巷社区的那盏灯

凌晨3点,刘翠青依然毫无睡意。桌面上,是她刚刚整理完毕的各类资料,包括当日防疫工作的汇总、居民反映的问题、人员的安排、抗疫物资的使用以及由她本人编写的工作简报。

纸质版和电子版上,那些叠加的文字与数字,像窗外的夜色一样呈现出无法言述的浓度和厚度。自2020年1月25日进行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以来,每个夜晚,当刘翠青做完这些工作,新的一天已近在咫尺。

2022年10月21日,古城西宁再度出现疫情,刘翠青又一次投入抗疫一线。疫情使普通的夜晚与白昼变得非比寻常,同时,也改变了刘翠青的每一天。自从开展疫情防控工作以来,她度过的每一天都像上紧了发条,在和时间赛跑,和疫情赛跑。

刘翠青清清楚楚记得,2020年1月25日除夕那天,她系着碎花的围裙在厨房里施展厨艺,给家人做最喜爱的菜肴。当一道道菜摆上桌面,就在与亲人即将举杯共度除夕之时,电话响了。除夕晚上的来电,通常都是居民的拜年电话,但这一次却打破了常规,接到了上级关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

挂断电话的那一刻,刘翠青怔怔的,她匆匆摘下系在腰间的围裙,换衣服,换鞋。当她走出家门时,家里出现了片刻的安静,丈夫、亲戚默默注视着她,年幼不懂事的女儿跟在身后,“妈,你总不能除夕忙工作吧?刘翠青站住了,她听出了女儿的不高兴……

年前,作为社区党委书记的她一直忙于社区年末的工作,她给在小学读书的女儿承诺过,过年时,利用假期好好陪女儿。她不忍违背自己的诺言,摒弃孩子的渴求,但在亲情和工作的抉择间,尽管是春节,她仍然无法停住自己的脚步,迈出家门。她听到身后女儿的脚步声,一步,两步,她坚持不回头,留给女儿一个执着的背影。抬手,她将手臂举得高高的,只对追出家门的女儿挥挥手,两眼酸涩,但她没有回头,渐渐加快了脚步。

对于刘翠青来说,工作从来不受时间的界定,何况这一次是前所未有的疫情防控工作。尽管她非常留恋除夕那顿与亲人们的团圆饭,留恋那没有到来的幸福时光。

暮色渐渐浓了,这是个不同寻常的除夕,她掏出手机,一一打给同事,除了新年问候,还有工作通知。

赶到社区办公室门外,刘翠青回头,看到辖区里的每栋楼都闪烁着灯光。她和她的同事们聚在社区办公室,虽然没有除夕阖家团圆的欢声笑语,但大家的脸上依然留有团圆的殷切,毕竟是除夕啊。

刘翠青理解大家,但她必须用自己的工作热情感染大家,她说,抗疫工作是责任,但同时也是一种考验。有了这样的开场白,她很快传达了防控任务,随着对上级指示的领会,大家脸上渐渐凝重的表情里流露出坚定、从容。部署工作时,刘翠青仍然像往常一样,把最重的担子扛在自己肩上。

在那个春节,刘翠青似乎忘记了春节是与亲人团圆的好日子,她整个身心都扑在了这猝不及防的工作上。投身社区工作5年来,刘翠青曾为社区孤寡老人解决实际困难,也为社区失业人员脱贫寻找出路,她的诚挚和付出得到了组织的肯定和居民们的赞誉,曾当选为青海省第十四次党代会代表和省、市、区三级人大代表。

疫情不容任何懈怠,刘翠青意识到,作为社区书记,她必须选择担当,唯有担当才能带来战胜疫情的无尽勇气和力量。刘翠青决定立即投身部署筛查社区里的外地返城人员以及与其密切接触的人群。

面对密密麻麻的社区居住人员登记信息,刘翠青很快在脑海里理出了思路,她决定先从重点人群筛查开始,接着扩展至“地毯式”全面排查。思路理清了,操作起来却没有那么简单,人手问题让她犯了难。她在心里暗暗下定决心,办法总是有的,就看自己能不能想得到,户户排查一个都不能少……

这期间,刘翠青常常早晨六点钟出家门,半夜踏入家门,不忍打扰睡眠中的女儿。白天工作时,她中午就吃几口方便面,连和女儿视频的时间都挤不出来,一次次错过对女儿说声抱歉的机会。其实她的抱歉没有说出口,女儿的理解却早已不期而至。

在灯光下,刘翠青每天晚上工作结束后,都要总结当天的工作,脑子里还不断地想第二天要做什么。刘翠青一心扑在工作上,一心为居民们着想,而她却成了一位不回家的社区书记,一位不回家的母亲与妻子。没有人知道,刘翠青每天工作 13个小时以上,很多时候慢性胃炎不时造访她的身体,伴随着嗓子嘶哑、腿脚疼痛,她将疲倦掩藏在娇小的身躯里。

随着工作任务的加大,为了压缩时间做更多事,解决更多问题,刘翠青每日的餐食多半是方便面。虽然自己吃的匆忙随意,但社区老人的餐食她从不马虎,她亲自为孤寡老人定期送饭、送蔬菜。疫情无情,刘翠青却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情义。

刘翠青不知疲倦地奔波在社区服务一线,文亭巷社区的居民们时常看到刘翠青身穿红色的志愿者马甲,这个镜头,深深地印在居民们的内心深处。因为居民们都知道,刘翠青喜欢这红色,像是党旗的颜色,像是国旗的颜色,也像是她不改的初心……


如诗如歌的生命风景

“风雨彩虹铿锵玫瑰,纵横四海笑傲天涯永不后退。”历经的执着和奋斗历经的曲折和艰辛,在经过青春岁月的磨砺后,早已融入春夏秋冬变幻的景色定格成了刘翠青生命中如诗如歌的风景,感动着自己,也感动着许许多多的人。付出和奉献,印证了刘翠青新时代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无私尽责、甘于担当、模范履职的社区工作者形象,凸显出刘翠青内心世界大爱满满,心灵似琼,纯净如水;展现出刘翠青高尚的慈善情怀美如江河,坦坦荡荡,气若幽兰。而她的生命,则如漫山遍野的杜鹃花,一朵朵,一簇簇,摇曳着绚丽,散发着馨香似朝霞,似熟透了的红艳艳的山果,将无垠的青藏高原映染成了红形彤的景象。刘翠青,一如她和她的团队、她的社区事业、她的梦想,奋斗着,拼搏着实现着……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