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2日,对于其他人来说,也许是很平常的一天。然而,对于囊谦县觉拉县尕少村的村民来说,这一天是一个值得期待的日字。因为这一天迎来了尕少村黑青稞收购签约仪式和尕少村农牧民合作社分红仪式。
一
囊谦县觉拉乡尕少村位于觉拉乡东南方向,距乡政府约30公里,东与香达镇大桥村相接,南与着晓乡尖作村毗邻,西与本乡四红村接壤,北临扎曲河与本乡肖尚村隔河相望,属半农半牧业区。下辖久达、尕少、瓦哇三个村民小组,全村共有住户297户1350人。其中:贫困户125户,贫困人口454人,“两线合一”后确定建档立卡贫困户87户325人。由于基础设施建设薄弱,无村级集体产业,群众的生活主要靠少量的青稞种植、牲畜养殖和季节性虫草采挖等方式勉强度日,属于典型的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的乡村。
自2016年州发改委结对帮扶尕少村以来,委党组各成员高度重视尕少村脱贫攻坚工作,多次深入实地调研,下派精干“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并结合脱贫攻坚相关政策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资金投向,逐步解决了群众行路难、吃水难、无安全住房的问题,尤其是2017年协调国家电网公司,实施完成了大电网延伸工程,彻底解决了尕少村及周边群众的用电问题。
为加快推进村集体产业发展,州发改委积极筹措资金9万余元,从西藏山南地区采购优质黑青稞种子,鼓励群众种植经济价值较高的黑青稞,并扶持社会企业成立黑青稞食品公司,积极联系相关黑青稞产品开发企业收购原料。从“品种选用、种植管护、原料销售、产品开发”四个方面进行扶持,引导群众抓农牧业基础产业,在自己的土地上寻找可持续脱贫致富之路。
二
囊谦县政府、州发改委党组高度重视此次黑青稞收购签约仪式和尕少村农牧民合作社分红仪式。在分红仪式上,各级领导就发展合作社和村集体经济等情况,为村民加油鼓劲。
“今天村民们都非常激动,也非常期待。因为2017年由于黑青稞的长势喜人,品质也好,除去种子外,其他收获的黑青稞都被囊谦县农牧局以高价收走,分红仪式和今年的一起举行。所以,村民们能拿到两年的分红。”州发改委驻尕少村干部才旺说。
据统计,2017年收获的黑青稞除去村民自留和种子以外,其他4万余斤都由囊谦县农牧局作为优秀种子按每斤5元收购,共计收入20万元整。 2018年收获黑青稞6万余斤,除去自留和种子,买出去43912斤,每斤按3.5元的价格被玉树州通天河黑青稞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和玉树州三江源头农贸有限责任公司收购,共计收入153692元。尕少村297户平均每户分红1191元。
“我们公司是专门从事黑青稞饼干生意的,我们公司就需要像尕少村这样的黑青稞。因为这里的黑青稞是纯绿色、无污染的,并且品质好,我们公司已经连续三年从这里收购原料。我觉得像这样好的黑青稞就应该通过相关产品推广出去,如果推广不出去也就不能为牧民带来效益。我想借助我们公司的平台,将黑青稞做成食品,并将这些食品推广到像‘北上广’这样的大城市。这样一来,不仅壮大了我们公司,而且也让种植黑青稞的牧民百姓有了较好的收入。目前,我们公司生产的黑青稞饼干已经在玉树的各大超市上架,下一步我们将重点生产研发以黑青稞为原料的八宝粥、早点等产品,对黑青稞原料的需求比较大,就怕到时候没有足够的黑青稞。”玉树州通天河黑青稞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张培兰说。
三
尕玛才闹是尕少村久达社的一名村民,他家有三亩耕地和少量的牦牛。由于家中有八口人,但真正有劳动能力的只有他和他的妻子,因此生活比较拮据。
“在没有加入合作社之前,由于家里劳动力比较少,不怎么种黑青稞,即使种了也不知道去哪里卖。后来,州发改委的驻村干部到我家说了详细情况后,就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加入了合作社,真没想到在合作社还能领到额外的钱,真是太好了。在合作社我入了三亩地的股,没想到能领到四千多元。虽然没有其他人多,但对于我这样的家庭来说,是一笔不小的收入啊。我从心底里感到特别高兴,感谢党和国家的好政策,也感谢州发改委的支持和帮助,是他们引导我们耕种土地,通过自己的劳动走上致富的道路。希望我们的国家越来越好,我们老百姓的生活越来越好。”尕玛才闹说。
尕少村瓦哇社的村民白玛旺索领到钱后激动地说:“以前我真是太无知了,这么好的事差点就错过了。当初让我加入合作社时,要不是老婆极力支持,驻村干部三番五次的劝说,就不可能加入合作社。现在合作社不光给我们解决了销路问题,还给我们入股的土地分红,在合作社干活也有劳务费,这比出去打工强多了。以后,我会跟着合作社好好干。非常感谢州发改委的领导们帮我们成立农牧民合作社,也感谢党和国家的好政策。”
四
“我非常感谢我们发改委的领导对我的信任和工作的大力支持。自2018年3月任尕少村‘第一书记’以来,在发改委党组的正确领导下,我努力尽‘第一书记’的职责,深入尕少村村民家中进行走访调研,基本摸清尕少村百姓的基本情况。并按照我们发改委制定的《尕少村脱贫帮扶方案》,积极开展相关工作。目前,尕少村的水、电、路、住房基本解决,黑青稞种植、加工、收购等初具规模。今天看到村民们领到分红,我感到很欣慰。但今后的工作依然任重道远,我会一如既往的做好本职工作,努力为尕少村的村民多做一些实事,多为他们解决一些难事。”州发改委驻尕少村“第一书记”麻成学说。
在三年多的联点帮扶中,州发改委全体干部从上到下,自觉承担起联点帮扶的职责使命,全力以赴、务求实效。在帮扶的三年中,不仅为尕少村村民基本解决了水、电、路、住房等基础设施建设,而且也为尕少村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让更多的贫困群众从中收益提出了可操作性的规划。
今年,州发改委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提出实施“种养一体化”循环产业发展思路,即在尕少村发展黑青稞种植产业的同时,利用草场资源发展牦牛养殖产业,用“以农促牧、以牧惠农”的互补循环发展模式,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为巩固脱贫攻坚注入长效的、可持续的发展动力,打造精准扶贫产业发展的“尕少”模式,真正做到让尕少村的每一名群众都有事可干,让每一名群众通过自已的劳动,实实在在的增加收入,让每一名群众在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路上不掉队、不落伍,真正实现“真脱贫、脱真贫”的目标。
分红并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激励手段。主要在于引导尕少村村民形成长远规划,做长远打算的思想意识。就像州发改委全体干部达成的共识一样,尕少村村民并不缺吃、穿和形式上的“慰问”,而是缺乏致富思路,缺乏发展村集体经济的意识,缺乏对未来的规划。不能只是“授人以鱼”,而要“授人以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