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党建动态 > 基层党建

玉树州:“强村讲堂”成为农牧区引导人、鼓舞人、武装人、塑造人的凝心课堂

发布者:admin 发布时间:2024-09-04 阅读次数:0

以强化思想政治建设,推动基层农牧区有效治理,是巩固党在民族地区执政基础的重要经验。去年以来,玉树州委组织部精心打造“强村讲堂”,组建由189名专业双语导师组成的强村导师团,编印以“讲理论、讲政策、讲党纪、讲法治、讲团结、讲生态、讲文明”为内容的“七讲”双语宣讲教材,出台《玉树州强村导师管理办法》,从选拔、聘用、考核、管理、激励、退出,建立全链条管理机制,“专业化队伍、专业化教材、专职化管理”的三种特性推动强村讲堂真正成为联系服务走访群众的连心桥梁,切实打造活跃在农牧民党员家门口的“凝心课堂”。

以“强村讲堂”统一农牧区党员干部群众思想行动

加强党在民族地区的执政根基,思想引领是关键、统一行动是目标、维护和谐稳定大局是根本。玉树州强村导师团立足强化思想引领这一根本任务,以系统的布局、专业的团队、新颖的方式、密集的频次推动基层宣传深度更深、广度更广、效果更实。坚持以群众的语言讲理论、以生动的事例讲政策、以感恩的信念聚人心。用老百姓听得懂、易接受的语言,把党的政策带给基层,把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讲给基层,把惠从何来、恩向谁报的感恩共识融在基层。感恩共产党、感恩伟大祖国的情感共鸣空前凝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坚定成为玉树人民的主流价值共识,那一句“共产党来了苦变甜”始终是玉树各族儿女心里坚如磐石的信念指引。

以“强村讲堂”回应群众关切,推动基层治理

强村导师团不同于传统宣讲队伍的最大特点是体现了基层治理的功能性,玉树州区分不同受众和群体,打破灌输式、说教式的传统宣讲方式,按照“缺什么、讲什么”的原则,因地制宜开展互动式、沉浸式宣讲。在方式上,结合农牧民党员居住分散、政策掌握不全面的实际,彻底改变以往零星散碎的宣讲方式,按照“每月一讲”的频次,推动宣讲“进乡镇村社、进寺庙僧舍、进虫草产区、进田间牧场”,实现宣讲工作由一时一地变为随时随地,由零星散碎变为全面覆盖。在内容上,州委组织部为我们统一编印了“讲理论、讲政策、讲党纪、讲法治、讲团结、讲生态、讲文明”为内容的“七讲”双语宣讲教材,今年,结合党纪学习教育,打造了“农牧民党员政治纪律课”,通过流动式上门宣讲、固定式集中培训、线上课堂等方式,把农牧民党员的政治规矩立起来,把农牧区群众最想听、最爱听、最需要听的带下去,用心用情叩开群众“心门”。积极构建宣讲+调研、宣讲+化解信访、宣讲+走访慰问的工作格局,坚持在宣讲的同时做好解疑释惑、理顺情绪、调查民情、信访接待、矛盾化解、慰问走访等工作,“宣讲+基层治理”模式成为玉树“强村讲堂”的鲜明特点和实践经验,带着温度的宣讲真正成为联系服务走访群众的连心桥梁。

以“强村讲堂”温润民俗民风

积极发挥既懂乡理、知乡愁,又会乡音、有乡情的优势,以宣传玉树解放前后的巨大变化感召人心、以宣传玉树“重建三年、跨越二十年”的翻天覆地鞭策人心,以宣传改革先锋杰桑索南达杰等先进模范人物激励人心,以宣传科学的知识常识移风易俗,有效提升了基层宣讲的鲜活力、感染力和实效性,玉树农牧民群众和宗教人士对党的政策的满意度空前高涨,农牧区基层社会和谐稳定大局不断夯实,玉树广大农牧民群众正以感恩、淳朴、奋进的形象牢牢团结在“两个维护”的旗帜下。


截至2024年8月,强村讲堂189名导师,6个强村导师团,49个强村导师宣讲队密集型宣讲理论、政策、党纪、法规等588场次,全州所有农牧民党员群众接受高频次的宣讲教育,不仅补齐了农牧民党员教育培训的短板,而且延伸宣讲面,实现了农牧民党员受教育、农牧区群众受教育的双向目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