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朵大地上的阿爸巴桑
苍茫的原野上,厚厚的积雪尚未融化,阴沉的天空又降下雪来,天地一片昏暗,积雪在快速增厚。肆虐的寒气正目空一切地横冲直撞,呼呼的怒吼声,不绝于耳……
巴桑旦周坐立不安。他不时走出屋,望着这个越来越恶劣的天气,他的眉头也越蹙越紧了,涌进心里的一股股寒流更让他一阵阵地颤抖起来。此时此刻,他心里正强烈地牵挂着他的学生,那些已经放假回家的学生。巴桑旦周明白,这时候,他那些已经放假回家的学生,正在“义不容辞”地帮着家里牧放成群的牛羊。可是,在如此恶劣的气候里,不说是那些未成年的小孩,就是身强力壮的大人们,有谁能在屋外抵御得了这种要命的天气?何况是他那些还未成年的学生,尤其是那几个因家庭贫困而一向衣着单薄的学生。巴桑旦周不再犹豫了,回屋抱来他早已备好的所有东西,装进车子里,然后毅然开车冲进了风雪中……
无悔的奉献
1976年9月,巴桑旦周出生在一个贫困的牧民家庭。异常艰苦的生存环境,让巴桑旦周从懂事时起就立志要走出大山,要摆脱贫困。通过不懈地努力学习,他终于如愿考上了玉树州民族师范学校,1999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了,他也开始具备了走出大山、摆脱贫困的条件。认识巴桑旦周的人,都以为巴桑旦周不会再出现在故土,出现在他所熟悉的环境中,肯定是远走高飞了。但出乎别人的意料,巴桑旦周却回到了他熟悉的藏地,回到了他难舍的牧区——他分到了称多县扎朵镇中心寄宿制学校。
称多县面积辽阔,尤其是扎朵镇,其辖地上建有不少的边远村小。每次新来老师的分配工作,都是令区校领导头痛之事。新来的老师们都喜欢留在镇中心寄宿制学校,对治多、直美、革新、红旗等边远的落后村小,全都望而生畏、谈之色变。所以,同一批新来的老师们都想尽办法要留在镇中心寄宿制学校。
这时候,巴桑旦周又再次出乎所有人意料地主动请缨,去谁都最不愿意去的革新村小。他的理由很简单:“是党和政府的温暖让我有幸成了一位光荣的人民教师,我要将感恩之心变为实际行动来回报党和国家的恩情。”巴桑旦周的这一请缨主动返回高原,返回山里,一去就是整整22年,这是他人生中最为宝贵的青春岁月……
风雪正漫天飞舞,好像在竭力阻挡着所有动物的前行。车前窗上一刻也不歇气的雨刮器,似乎已经无能为力。刮出的落雪厚厚地堆积在车窗边角上,随着车子的颠簸时不时被震落下去。但车窗玻璃上,里外都是灰蒙蒙的,里面是雾气,外面是雨刮器未刮净的残雪。巴桑旦周用一只手牢牢控制着方向盘,抽出另一只手,用戴着手套的手抹着起雾的前挡风玻璃来看清路面、辨明方向……
22年前,巴桑旦周刚来此地时,扎朵镇边远地区都还没有通路、通电,相当落后。尤其是像治多、直美、革新、红旗这些高海拔地区,条件更苦。一直是冬天雪封门,雨天泥拦路。巴桑旦周经常顶风冒雪淋雨奔波在这片土地上。他每天都在为家访、为动员孩子们上学读书,特别是接送偏远地区的孩子们读书忙个不停,当然也忙得不亦乐乎。在没来这里之前,他早就预料到了自己将会面对什么,并且已经做好了充分的思想准备:为牧区的教育事业,为高原上和为山里的孩子们,贡献自己的毕生心血。
所以,巴桑旦周还毛遂自荐担任革新村小的校长。他认为,要让一个地方摆脱贫困和落后,就必须先让这个地方的文化进步起来,这样才能带动经济的发展。一旦文化进步和经济发展了,也就摆脱了贫困和落后。要让文化的进步来带动经济的发展,老师们就要好好发挥自己的作用。可老师们要怎么发挥好自己的作用,责任还在于管理者的身上。因此,毛遂自荐要当村小的校长,巴桑旦周是有自己的打算的:不仅自己一人要当好老师,他还要带领所有的老师都当好老师。
可是经过长途跋涉,走过崎岖山路后,摆在巴桑旦周面前的革新村小是个什么样的学校呢?处于偏僻的山区不说,校舍竟是几间上面漏雨、四面透风的平房。说实话,虽然在这之前,巴桑旦周早有心理准备,可看到完全超出他想象的环境和条件,巴桑旦周当时还是彻底傻眼了,也暗自嘲笑自己曾经的雄心壮志。但是,经过短暂的内心斗争和情绪的调整后,巴桑旦周最终还是勇敢地面对这一切。从自己的成长经历出发,他更明白,正因为这里环境差条件苦,才让别的老师唯避之不及,正需要像自己这样的人来担当起一切,来施展才华,来尽自己的所能。
巴桑旦周开始奔走呼吁了。不断给上级有关部门写申请打报告,希望党和国家的相关政策能够多向自己所在的学校倾斜。同时,也不停地走牧区访牧民,保证学校的生源。为了更好地开展自己的工作,巴桑旦周还把自己的家安置在了学校里。
如何管理好一所偏僻落后的村小学校,对巴桑旦周来说还是一门新的学问。所以巴桑旦周经常冒着风雪或顶着烈日,上门向那些退休了的老校长和老教师虚心求教,推心置腹与之商谈和交流如何更加有效地做好教学管理。此外,巴桑旦周还不断买来有关管理学方面的书籍,一切都从头学起,不断地充实自己,并把从书籍中学到的知识很好地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巴桑旦周还进一步了解到,村小的老师都是中专毕业生,文化知识水平不算高,有的还欠缺必要的教学经验。巴桑旦周常把这些老师邀至自己家里,与之交换教学心得和探讨教学方案,来共同进步,以求得全面发展……
呼啸的山风裹着硕大的雪粒,依然在铺天盖地地下着雪。远方的天地已浑然一体,近处的草场和山包白茫茫一片。旷野上的小沟浅壑也被落雪抹为平川了。风雪在迎头痛击行驶中的小车,巴桑旦周小心翼翼地驾驶着。他知道,这是冬季的最后一场大雪。
这里的冬天都比别处寒冷。最冷时气温竟达到零下二十几度,上课时也得穿着厚厚的棉大衣。即便戴着手套,粉笔也常从冷得僵硬的手上掉落下来。尤其是在晚上批改作业或备写教案时,冻僵的手指更是握不住笔,笔就一次次地从手上滑落。课堂上,学生们也是冻得瑟瑟发抖。巴桑旦周只好想办法在教室生火给学生们驱寒供暖来上课。遇上不好烧的炉子,弄得教室里浓烟弥漫,呛了自己班上的学生不说,还会连累到隔壁的班级。为了烧好炉子,巴桑旦周常弄得灰头土脸。
经过巴桑旦周不停地奔走呼吁和不懈努力,简陋的革新村小开始初具规模了。生源也得到了保障和加强,每位老师的教学积极性也越来越高,教学经验也越来越丰富了。
像牧区其他的村小一样,革新村小也是个寄宿制小学。寄宿的学生几乎全是幼小儿童,自理能力都很差,巴桑旦周带着其他老师手把手地教学生们一些穿衣叠被、洗脸漱口甚至烧火做饭等生活技能。也有的学生来自单亲家庭,从小就缺少必要的关爱,巴桑旦周竭力弥补这些学生生活中缺失的那些关爱。即使在大雪纷飞或积雪皑皑的日子,巴桑旦周也带领学生们在教室外的空地上进行娱乐活动,在恶劣的环境里努力营造出快乐的氛围。他还经常给学生们洗脸梳头剪指甲,巴桑旦周没有嫌弃,细心地给他们梳、洗、剪,做着一些本是学生们的父母该做的生活琐事。学生们不时生病,巴桑旦周刻不容缓抱去附近的医院救治,并一直守在生病学生的身边,喂药和喂食,直到学生康复。巴桑旦周既是一名校长也是一位老师,还是一对父母,所以学生们都亲切地称他为“阿爸巴桑”……
风雪渐渐小了起来,天地间也明亮了许多。巴桑旦周不由放松了一直绷紧的神经。他眨了眨始终瞪着的眼睛,想让早已疲惫不堪的眼皮放下来歇一歇。可就是这一眨眼,行驶中的左前轮突然滑进了一条小沟里。车身剧烈一抖,巴桑旦周被吓了一跳。他紧急刹住车跳下来一查看,车子差点栽进了前方的深沟里。巴桑旦周倒吸一口凉气,他返回车上小心地往后倒退,可车轮在积雪上不停地打滑,就是倒不回原路上,努力了几次依然没有成功。巴桑旦周下车用车上平时备着的铁锹铲除让车轮打滑的积雪,才终于让小车安全退回原路,又开始小心前进。
沿途上,看到一群群披着一层白雪的牛羊牲口和一个个盖着积雪的牧民帐篷时,巴桑旦周都毫不含糊地停下车走近牛羊牲口、走入帐篷,看看有无需要他帮忙的……
无私的付出
自从当起了革新村小的校长后,巴桑旦周的关心和爱不光倾注在学校,也播撒向了四周广阔的牧区和广大的牧民身上。趁着每次去家访,巴桑旦周都嘘寒问暖,把党和政府的关怀送到广大牧民心中,成了牧民们的贴心人,牧民们有苦向他倾诉,有难求他帮忙。在生活和工作的这片广袤土地上,巴桑旦周把一个共产党人博大的爱和无私的奉献,体现得淋漓尽致,更践行在每时每刻的言行中。
每次路过看到扎朵镇上的街道被镇上的环卫工人们打扫得那样洁净清爽,巴桑旦周便心生敬意。所以他自筹资金,春节期间走访慰问了全镇的环卫工人,亲自给环卫工人们送去一万多元的大米、面粉及过冬食物等慰问品,并给他们献上了哈达,来表达自己的敬意。他还深入扎朵镇下辖6个村去探望60多名学生,给每个学生带去了羽绒服、外套、毛衣、毛裤、加绒加厚运动裤、袜子、保暖运动鞋等礼物。为了他的学生以及牧民们,巴桑旦周自从参加工作以来,几乎没有一个属于自己和家人的周末。他把所有的时间、精力和心血都用在了他的学生和周围的牧民们身上。他的这种无私和大爱,自然博得了学生和牧民的尊敬,他因此被赞誉为“称多好人”“扎朵好人”。
巴桑旦周不光是学生们的教师, 也是学生们的朋友、知己。
一路的风雪开始变得稀薄起来。天地间也拉开了距离,眼前辽阔了许多。虽然还是白茫茫的,周围没有什么参照物,但凭着对这片土地的熟悉,即便看不到明显的路径,巴桑旦周也能顺利走向目的地。他知道,已经不远了,他想去看望的那几位让他时刻牵挂的学生应该就在附近了……
巴桑旦周明白,要带好别人,管好学校,作为校长的自己就一定要起带头作用。尤其是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首要的就是要教好学生。巴桑旦周一直在教学上下苦功,他暗自要求自己在教学业务上精益求精来带动其他老师。不管是在革新村小当校长,还是换到直美村小担任校长,巴桑旦周都一贯如此严格要求自己。
在扎根草原、扎根牧区、扎根山里的22年时间里,巴桑旦周一共送走了400多名学生,这些学生分布于各个学段。他送出的这些学生中,还有一部分考上了各自理想的大学,如今每个人都努力工作在各个地区各个领域,巴桑旦周已算是桃李满天下了。他的工作业绩得到了当地百姓的众口称赞和上级相关部门的表彰。多年来,他获得了2000年扎朵镇中心寄宿制学校优秀班主任,2009年省级优秀乡村教师,2011年省级“关爱学生奖”,2015年省级优秀乡村教师,2017年称多县委、县政府颁发的“敬业奉献奖”,2018年扎朵镇政府颁发的“优秀校长”等荣誉称号。
看到巴桑旦周在数十年如一日的工作中做出了如此不错的成绩,可至今还依然坚守在那样艰苦的环境里,他的亲友都不理解了,都不明白他为何还继续在那样异常艰苦的环境中任教,为什么不趁机换个好点的工作环境和一个轻松点的岗位?
巴桑旦周却淡然地告诉他们:“岗位再苦,也得有人顶上去。而且,看着孩子们那一个个天真无邪的可爱脸庞,我就想起当初那个渴望看到大山外世界的自己。并且,我作为一名党员,更应该为党和国家的未来辛勤耕耘,为了牧区的基础教育事业做什么都值得。”
艰难翻越那陡峭的山路,小心驶出那段异常滑溜的下坡路,终于又来到了一个宽广的草原。这里零星分散着几户牧民,巴桑旦周熟悉这里的每一户牧民。他把小车停放在一处平地上后,长长地松了一口气。他很庆幸如今的牧区也通了公路,不然,如果是在他刚来牧区工作的那时候,像今天这样的天气和这个路程,非要走一两天不可。可今日,他只用半天时间就到了。
巴桑旦周立即从车里抱出一大捆东西,踩着积雪分别走进了那几户牧民家。可屋里空无一人。巴桑旦周明白,纵然在这样的天气里,牧民也不会歇在家里。他转身朝四野和山上走去,一路抬头寻觅。走出很长一段草地后,在一群群牛羊的旁边,巴桑旦周终于看见了他一直在牵挂的那几位学生,他们正好聚在一起。他快步朝自己心爱的学生跑去。
学生们也发现了巴桑旦周,从土坳中的积雪下站起来,瞪大眼睛问老师怎么找到这里来了。巴桑旦周告诉他们,他担心他们在给家里牧放牲口时,因为衣着单薄而挨冷受冻,所以专程来给他们送御寒的衣物。说着,把手里抱着的一大包御寒衣物一一分配给了正瑟瑟发抖的学生。几位学生把御寒衣物立即穿在身上,情不自禁地对巴桑旦周泣声喊道:“阿爸巴桑”!